查看原文
其他

院系毕业去向 | 能源与环境学院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报告


welcome

又到一年毕业季

2021届的能环学子

即将开启新的征途


而已经毕业的2020届能环学子

他们又去了哪里呢?


是继续读书深造

还是奔赴祖国各地,步入仕途

亦或者跨国留洋,开阔眼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院系介绍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现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并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内含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环境工程等10个国家二级学科。


学院现有“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东南大学公共卫学院共建)等近二十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基地和各类科研平台等科研基地和教学平台。


学院本科生按“机械能源材料类”“环境化学生物类”两个专业宽口径大类招生,集中底蕴深厚的学科优势和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学科领域交叉复合、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新工科领军人才。硕士生、博士生按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环境工程等10个学科招生。


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820余人,其中本科生850余人,硕士研究生650余人,博士研究生300余人。


详见学院主页:power.seu.edu.cn


2020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1.毕业生基本情况

能源与环境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476人,其中本科22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6.43%,硕士21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5.59%,博士3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98%。(毕业生人数数据来源东南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20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2.毕业生男女比例

能源与环境学院2020届所有毕业生中,男生共33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9.75%,女生14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0.25%。性别比为2.31。


2020届毕业生性别比例

3.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

能源与环境学院2020届所有毕业生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生源为18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8.24%;来自中西部地区共22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7.27%;来自京津地区共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89%;来自珠三角地区生源为1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0%;来自其他地区生源5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50%。


2020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4.毕业生年龄分布

能源与环境学院毕业生年龄平均值为本科生22.27岁,硕士生25.65岁,博士生30.47岁。

5.毕业生民族分布

能源与环境学院2020届毕业生来自全国1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比最高。汉族毕业生总数44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3.40%。其他民族毕业生主要来自于满族(1.03%)、蒙古族(1.03%)、土家族(1.03%)、侗族(0.62%)、回族(0.62%)、壮族(0.62%)等。


2020届毕业生民族分布


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1.毕业生去向落实率

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硕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博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截至2021年3月)

2.本科毕业生去向

本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共有221人,国内升学124人,占比56.11%;出国留学19人,占比8.60%;本科生总深造率达到64.71%;协议就业78人,占比35.29%。


2020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本科生协议就业学生中去国有企业31人,占比39.74%;地方基层项目3人,占比3.85%;科研设计单位5人,占比6.41%;三资企业2人,占比2.56%;高等教育单位1人,占比1.28%;其他企业36人,占比46.15%。


2020届本科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2020本科生国内升学共124人,其中保研50人,考研74人。具体去向如下:


2020届本科生国内升学去向

3.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去向

本院2020届研究生毕业生共有255人,国内升学7人,占比2.75%;出国留学2人,占比0.78%;协议就业246人,占比96.47%


2020届研究生毕业情况


其中硕士研究生217人,国内升学7人,所占比例为3.23%;出国1人,占比0.46%;协议就业209人,占比96.31%


2020届硕士生毕业去向


硕士研究生协议就业学生中去国有企业113人,占比54.07%;机关单位1人,占比0.48%;地方基层项目6人,占比2.87%;其他事业单位1人,占比0.48%;科研设计单位9人,占比4.31%;三资企业11人,占比5.26%;高等教育6人,占比2.87%;其他企业62人,占比29.67%。


2020届硕士就业单位分析


博士研究生38人,出国1人,占比2.70%;协议就业37人,占比97.30%。 


2020届博士生毕业就业去向


博士研究生就业37人,就业学生中去高等教育单位30人,占比81.08%;国有企业5人,占比13.51%;三资企业1人,占比2.70%;其他企业1人,占比2.70%。


2020届博士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4.毕业生就业流向省份分析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后大部分流向江苏省就业,分别占有47.44%,61.72%,61.16%的比例。其余各省份均有我院毕业生流向就业。


2020届毕业生就业流向

5.毕业生性别与去向相关性


2020届毕业生性别与去向相关性

6.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与性别分析


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与性别分析

7.重点单位就业情况


2020届毕业生重点单位就业情况

8.基层就业情况


2020届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


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


1.强化思想引领

学院组织开展校友讲座,发挥朋辈作用,引导毕业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学生投身基层、参军入伍,到战略型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将个人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融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2.建立促就业联动机制

学院积极统筹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宽阔的就业平台。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与学院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以毕业班辅导员、各班班主任分工负责,各毕业班班长为就业联络员,毕业生党支部为辅助的就业工作联动机制。

3.进行全面深入的就业调查摸排

学院根据各专业所对应的社会用工需求,对相关专业就业形势进行系统分析和研判,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就业指导。同时,对近年来的毕业校友进行问卷调研,根据就业情况反馈,总结应对性举措,以更加准确、有针对性的指导毕业生进行择业。

4.开展网上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

学院积极适应传统校园招聘向云端技术支持下的远程招聘新模式转变,确保线上招聘与线下校园招聘同质等效。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群”,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推送精准招聘信息,组织引导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

5.开展线上一对一就业帮扶

学院领导、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与暂未确定就业岗位的毕业生一对一匹配,结成帮扶小组。深入了解其就业意向,分析就业困难原因,分类指导。用心用情、精细精准地对未就业同学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6.鼓励同学多渠道就业,做好相关政策宣传

学院及时跟进政策发布,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结合“双创”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动员学生参军入伍,及时推送相关政策要求;鼓励同学们报考双学位,拓宽工作面。

7.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指导实践活动

加强与校友所在企业的沟通联系,把校友请回来,带同学走出去。鼓励毕业生到校友企业就业,通过就业导论课程、就业价值引导讲座等平台,邀请行业相关校友分享自己的故事,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和职场经验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积极开展重点行业岗位研习营、调研走访等活动,带领同学到中国核动力设计院、华能清能公司、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单位亲身体验行业实际情况,深入感知就业形势。

8.开展选调生走访活动

为深入了解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具体情况,我院老师带领同学前往山东青岛市北区走访我院选调生校友陈阳阳。通过此次活动,引领同学们开拓就业新思想,要把自己的事业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甘于奉献。



2020届毕业生就业小结


由于我院的专业特点,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多是能源动力、电力、环保、空调、建筑、核工程与核技术等领域,2020届毕业生大量人才进入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公司、发电厂、环保管理部门和公司、制冷设备制造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及信息、环境、航空航天等高科技行业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


经统计,近几年我院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比例明显增加,2020届本科生深造率达到了64.71%,博士毕业生大多选择了去高等教育单位,达到了78.95%;就业的毕业生大多去国有企业和研究院等单位工作,并且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近几年选择去电子信息和互联网等企业就业的比例也在增加。


我院一直以来秉承严谨的教学理念,培养的学生也秉承这个传统,万余名能环学子遍布全国,他们恪尽职守于各自的岗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编辑 / 夏侯桂芳

责编 / 徐钧洲


- 投稿邮箱 -

seu_03@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